一名22岁解放军战士的故事,为何被传颂了大半个世纪?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,为何总让亿万颗心同频共振?在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,重温雷锋事迹,我们依然能获得人生的启迪,汲取奋进的力量。
61年来,在阿克苏这片热土上,各族干部群众以雷锋的名义持续书写“春天般温暖”的故事,大力弘扬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服务精神,让雷锋故事薪火相传、生生不息,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。
笑容,滋养温暖着一代代人心
头戴军帽,手握钢枪,青春洋溢的脸上,嘴角微微上扬,雷锋的笑容坚定温暖,挺拔的身姿充满力量。61年过去了,阿克苏各族干部群众在雷锋的笑容的感染下、激励下,心手相牵,用心用情书写出一个个团结友爱、助人为乐的故事,让雷锋精神代代传承,像雷锋一样的笑容绽放在更多人的脸上。
“站在我家客厅的窗户边,就能看到马路对面的雷锋广场。雷锋的巨幅画像和雕塑,历经风雨依然光彩熠熠?!?月3日,家住阿克苏市金石花园小区的陈蕾说。
每年3月,雷锋广场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党员干部、学校师生、志愿者……他们聚在这里宣誓,散在阿克苏大地的各个地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用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,用志愿服务体现爱国主义情怀。
在平时,他们在各自岗位上,尽职尽责,像雷锋那样铸牢对党绝对忠诚,坚定理想信念,把党和国家利益高高举过头顶;像雷锋那样为民奉献,在乡村振兴、社会治理、为民服务各个领域做表率、当先锋;像雷锋那样,时刻准备着,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……
“雷锋是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,人们都说‘雷锋出差一千里,好事做了一火车?!裉?,让我们一起重温雷锋叔叔的事?!苯?,阿克苏军分区某部4名女兵来到阿克苏市第三小学,与师生一同开展学雷锋活动。
“有一次下雨,我妈妈看到一个外卖员没有带伞,给他送了伞?!薄坝幸淮挝液桶职衷诮稚献?,看到一个小弟弟和他的家人走散了,我们帮他找到了家人”“我有一次捡到了一个玩具,交到了警察叔叔的手里,还得到了表扬?!薄⒆用窃谂拇煜?,争先恐后地述说着自己和家人学习雷锋的故事,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,有认真、有坚毅,更有在帮助他人后露出的和雷锋一样温暖的笑脸。
“老师讲过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我们要向雷锋叔叔那样,做好事不分大小?!薄拔颐欠叛Ш罂梢匀ゼ窭?,?;せ肪?。”“遇到不文明的事情,要勇敢地说出来?!薄赡鄣幕坝镏校?0后”的孩子们对雷锋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“作为战士,我们平时也会常态化开展学雷锋活动,到村里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庭院,陪他们聊天,给老人理发等等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。在学雷锋的实践中,感觉老班长(雷锋)就在我们身边,鼓舞着我们要做一名像他一样的士兵?!薄?0后”女兵刘付群笑着说?!?
雷锋的笑容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阿克苏人,把志愿服务的火种撒遍大地。
在库车市,有一支“雷锋车队”,他们长年坚持献爱心、做好事,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,把爱心播撒到库车市的每一个角落。
“道路救援只是最基本的,我们还会定期组织爱心助学、义务献血等活动。今年,队员中有不少人签订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。我觉得每一名队员都很伟大,每一个人都是‘雷锋’,他们让我敬佩。”“80后”的“雷锋车队”队长王新刚说。
精神,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力量
雷锋因公殉职时,只有22岁。这个普通的战士,用他短暂却伟大的一生、平凡却坚定的笑容、服务人民、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,凝聚起越来越多向上向善的力量。他的笑容,是一个信念;他的精神,更是一种力量。1960年11月8日,雷锋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当天,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:“我激动的心啊!一时一刻都没有平静……我是一个共产党员,人民的勤务员?!?/font>
“雷锋是生在旧社会的一个苦命孩子,是党和人民给了他新生。他从心底里热爱党、热爱人民,这是他心底最朴素的信念。”新和县委宣传部干部陈德顺说,作为同样过过苦日子的人,他希望在自己日子变好时能为他人“撑伞”。10年来,他资助学子480余人,为孩子们送书本、文具、衣服等,他的启智“微公益”行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助学助困的行动中去,将温暖送到更多学子心中。
阿迪拉·麦麦提是新和县尤鲁都斯巴格镇巴扎村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。2021年7月下旬,陈德顺得知她考上大学的消息非常高兴,特意送给她一块手表,鼓励她珍惜时间,安排好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,争取学有所成。
“陈叔叔帮助了很多孩子,完成了大家的‘微心愿’。我也要向他学习,在学业上有所成,将来帮助更多的人。”阿迪拉·麦麦提说。
“我出身农村,小时候经常听母亲讲雷锋的故事,他的成长经历很艰难,他的事迹让我感动到落泪。从小时起,我就发誓将来一定要成为像雷锋那样的人?!背碌滤乘怠?/font>
雷锋的笑容,是一种力量,也是一面旗帜。雷锋的名字,呼唤着一个又一个普通人加入雷锋队伍,给更多人带去关爱与呵护。雷锋的精神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。
截至目前,全地区有各级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队3498支,注册志愿者达40余万人。
榜样,烛照志愿服务前行之路
个人与家国、小我与大我、利己与利他……雷锋曾经追求的“活着的意义”,在新时代续写着一首首生命的礼赞。
72岁的陆永远是温宿县财政局退休职工,他参与扶弱帮困、宣传宣讲、矛盾调解、筹资劝募、公益护林等志愿服务活动已有二十余载,累计服务近600场次,服务时长近2000小时。
2006年,陆永远前往地区红十字会签订遗体器官捐献协议,成为地区首位遗体和器官捐献登记的志愿者。
遇到家庭困难的学生、重病患者,他总是慷慨解囊;遇到一些行动不便或是不懂办事流程的老人,他又主动上门,承担起免费“跑腿代办”的任务……
“雷锋就是我的榜样,他像是一盏明灯,照亮我前行的道路。”陆永远说。
如今,在阿克苏大地上,一个个新时代的“雷锋”正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,勇毅前行。在“红枣专家”郝庆奋不顾身跳进水渠救人的瞬间,在护边员毛拉艾买提·提里万迪45年坚守在海拔4000多米的边境线上的每一个日夜,在国网员工张俊清30载如一日照顾已故好友的父母的微小细节里……榜样引领令人热泪盈眶,伟大精神激起豪情万千!
一人一岗,一生一事。平凡琐碎可以饱满丰盈,涓涓细流势必汇成江海。61载,学雷锋活动深刻影响了阿克苏的社会风尚。时至今日,学雷锋活动也在不断拓展内容、创新形式、丰富载体。不断涌现的一批又一批雷锋式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,为新时代阿克苏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注入不竭动力。(记者邓丽娟 通讯员赵经伟)